Python列表和元组怎么用?

列表和元组,都是一个可以放置任意数据类型的有序集合

1
2
3
4
5
6
7
l = [1, 2, 'hello', 'world'] # 列表中同时含有int和string类型的元素
l
[1, 2, 'hello', 'world']

tup = ('jason', 22) # 元组中同时含有int和string类型的元素
tup
('jason', 22)

列表是动态的,长度大小不固定,可以随意地增加、删减或者改变元素(Mutable)。

元组是静态的,长度大小固定,无法增加删减或者改变(Immutable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l = [1, 2, 3, 4]
l[3] = 40 # 和很多语言类似,python中索引同样从0开始,l[3]表示访问列表的第四个元素
l
[1, 2, 3, 40]

tup = (1, 2, 3, 4)
tup[3] = 40
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
File "<stdin>", line 1, in <module>
TypeError: 'tuple'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

如果想增加一个元素5给元组,实际上就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元组,然后把原来两个元组的值依次填充进去。

对于列表来说,由于其是动态的,只需简单地在列表末尾,加入对应元素就可以了。

1
2
3
4
5
6
7
8
9
tup = (1, 2, 3, 4)
new_tup = tup + (5, ) # 创建新的元组new_tup,并依次填充原元组的值
new _tup
(1, 2, 3, 4, 5)

l = [1, 2, 3, 4]
l.append(5) # 添加元素5到原列表的末尾
l
[1, 2, 3, 4, 5]

Python中的列表和元组都支持负数索引,-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,-2表示倒数第二个元素,以此类推。

1
2
3
4
5
6
7
l = [1, 2, 3, 4]
l[-1]
4

tup = (1, 2, 3, 4)
tup[-1]
4

列表和元组都支持切片操作

1
2
3
4
5
6
7
l = [1, 2, 3, 4]
l[1:3] # 返回列表中索引从1到2的子列表
[2, 3]

tup = (1, 2, 3, 4)
tup[1:3] # 返回元组中索引从1到2的子元组
(2, 3)

列表和元组都可以随意嵌套

1
2
3
l = [[1, 2, 3], [4, 5]] # 列表的每一个元素也是一个列表

tup = ((1, 2, 3), (4, 5, 6)) # 元组的每一个元素也是一个元组

两者也可以通过list()和tuple()函数相互转换:

1
2
3
4
5
list((1, 2, 3))
[1, 2, 3]

tuple([1, 2, 3])
(1, 2, 3)

列表和元组存储方式的差异

由于列表是动态的,所以它需要存储指针,来指向对应的元素。

另外,由于列表可变,所以需要额外存储已经分配的长度大小(8字节)。

这样才可以实时追踪列表空间的使用情况,当空间不足时,及时分配额外空间。

列表和元组的性能

Python会在后台,对静态数据做一些资源缓存(resource caching)。

通常来说,因为垃圾回收机制的存在,如果一些变量不被使用了,Python就会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,返还给操作系统。

但是对于一些静态变量,比如元组,如果它不被使用并且占用空间不大时,Python会暂时缓存这部分内存。

这样,下次再创建同样大小的元组时,Python就可以不用再向操作系统发出请求,去寻找内存。

而是可以直接分配之前缓存的内存空间,这样就能大大加快程序的运行速度。